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。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“五专”管理制度,这一制度从采购到使用的全流程进行规范,确保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。以下将详细解析“五专”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。
一、专人管理
专人管理是“五专”制度的基础,要求企业设立专职岗位负责添加剂的全程管控。具体包括:
1. **资质要求**:管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,熟悉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)等法规,并持有食品安全管理员证书。例如,上海某大型食品企业要求添加剂管理员必须通过市级食品安全考核。
2. **职责划分**:从采购计划制定、验收登记到领用发放,均由专人签字确认,避免多头管理导致的混乱。某乳制品企业的案例显示,实行专人管理后,添加剂使用差错率下降90%。
二、专柜存放
专柜存放旨在防止添加剂与其他原料交叉污染或误用:
1. **硬件标准**:存放柜需满足“双锁双人”要求(即两把锁、两人分别保管钥匙),柜体材质应防腐蚀、避光,并标明“食品添加剂专用”标识。如某调味品企业采用不锈钢恒温专柜,温度控制在20℃以下。
2. **信息化管理**:部分企业引入智能仓储系统,通过扫码记录存取信息,实现动态监控。某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显示,该系统使添加剂盘点效率提升70%。
三、专册登记
专册登记是追溯体系的核心环节,其要点包括:
1. **记录内容**:需详细记载添加剂名称、规格、生产批号、出入库时间及经手人等信息。例如,某烘焙企业使用电子台账,自动关联供应商资质及检验报告。
2. **保存期限**:根据《食品安全法》,记录应保存至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。某省市场监管局2024年抽查发现,完善专册登记的企业在飞检中合规率达100%。
四、专用计量器具
专用计量器具可有效避免称量误差导致的超标风险:
1. **器具选择**:需根据添加剂特性选用适宜设备,如微量添加剂使用电子天平(精度0.01g),液体添加剂配备校准后的移液器。某饮料厂因改用专用计量器具,产品检测合格率从82%升至99.6%。
2. **校准维护**:定期由计量部门检定,并粘贴合格标识。某肉类加工企业每月校准的记录显示,器具误差始终控制在±0.5%以内。
五、专用操作区
专用操作区通过物理隔离降低交叉污染风险:
1. **空间规划**:需独立于普通原料加工区,配备专用通风和清洁设施。如某速冻食品企业设置正压洁净间,空气洁净度达10万级标准。
2. **流程管控**:操作区需张贴添加剂使用规程和应急预案。某案例中,一家糖果厂因分区不规范导致添加剂混用,被处以50万元罚款。
**“五专”制度的实践意义**
1. **风险防控**:北京市2024年食品安全报告显示,严格执行“五专”的企业添加剂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65%。
2. **国际接轨**:该制度与欧盟(EC)No 1333/2008法规中“特定使用区域”要求高度契合,助力国产食品出口。某出口企业凭借“五专”认证,成功打入欧盟高端市场。
行业改进方向
当前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执行漏洞,如专册登记流于形式、计量器具混用等。专家建议:
- 推广“五专”数字化管理系统,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;
- 加强基层监管人员培训,2025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已将添加剂“五专”列为重点项。
通过以上措施,“五专”制度将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,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心的食品保障。
备案号:京ICP备2024052143号-2联系电话:18811121031邮箱:576030584@qq.com